English

最后的选择

2000-02-11 来源:生活时报 夏冬 我有话说

何市长想,麻烦就在这里。看来又要形成一窝蜂地去海外借壳上市集资热。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的同行听他说完,还是不明白,更不肯罢休。海外集资真有那么复杂吗?给中间人几千万,他们就会去拼命促成的,抓回几个亿的外汇资金,什么问题也解决了。

“我还是想赶快出国集资,要不上面一个红头文件下来,想干也干不成了。”他的同行离开时说。

何市长上午还和王主任去拜访邱隆祥。谈完业务之后,市长请王主任把珍贵邮票还给邱先生。老人很不高兴,王主任也是一副不服气的表情。市长观察到两人的态度,他没有说话。他认为这是惟一的解决方式,否则会有潜在的利益冲突。随后他去省城参加美林证券公司举办的一个讲座,内容是中国企业如何在海外直接上市。也就是说政府选出最优秀的企业,经中国证券会批准到海外证券交易所直接上市,不用通过中间人,上市后也由中国人自己来管理。和借壳上市相比,直接上市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讲座之后,市长在听众中见到了中国证券会上市部的一年副主任,他赶紧去他那里了解信息。他了解到证券会已经在实质性地运作海外上市计划。第一批可能是在香港,大约有八到十家中国最好的企业。下午市长在省长那里汇报完工作,顺便向他提起他从证券会了解的信息。省长希望省里也能选出最好的企业参加第一批海外上市企业的竞争。

“我现在也开始学习一些金融和证券方面的知识,不学习根本不行呀。资本主义就是靠这个发展起来的,而且搞了好几百年。我们总共才开始一年多。简直是天地之差,不承认不行呀。不学习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像是一个盲人骑着一匹瞎马。你能简单地说出会有多大的风险吗?”省长从椅子上站起来问。

“最简单地说,就是把家里最心爱、最漂亮的女儿嫁给一个最最糟糕的新郎。因此怎么学习和防范也不过分。任何错误和疏漏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痛苦。”市长打个比喻说。

“不让女儿出嫁是不行了。听说西方企业大部分钱是从股市上筹集的,而中国大部分还是向银行借钱。一个直接,一个间接,一个便宜,一个贵。这只是我一个外行人的理解。但是金融和资本怎么都要搞的。可你一下子要把女儿嫁到国外。鸡蛋卖出点问题,还能原谅,你要把我下蛋的老母鸡卖出了问题,那是谁也担待不起的。”市长感到了压力,但也很高兴他的上级也开始懂得一些金融和证券的作用和风险。1988年他开始学习金融和证券知识时,许多人说他是完全的超前行动。现在看来并不觉得是超前,他也不觉得他到海外借壳上市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在正规的海外直接上市开始之前,那肯定是一条又弯曲、又坎坷的路。好在目的地都一样,都是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筹集资金。他不是不想走大道,关键是目前大道还没修好,眼下只有小路。

市长下午回到市里,他专门抽出时间找来王主任谈话。他用他通常的开门见山的方式说:“王主任,你不能再担任大地水泥集团的董事。这是我慎重考虑后作出的决定。我必须找一个更为可靠的人来担任董事。”

“何市长,我承认我不应该接受那么贵重的邮票。但我并没做任何事情呀!”

“邱先生就是不想让你做任何事情。他想自己选定主承销商,他想来控制局面。你是最早提议做这笔业务的功臣,你对金融和证券业务也最了解,我跟你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是你必须辞职,否则邱先生会时刻抓住你的弱点,向你进攻。这是我最担心的。任何资产的损失都是巨大的,必须由最可靠的人来管理。你跟了我这么多年,你该知道我的脾气。”市长口气强硬地说,那里面没有任何讨价的余地。

王主任没再说任何话,只觉得心口一阵阵地作痛,他没想到市长对他也会不留情面,他一直觉得市长在这笔业务上离不开他,因为他懂业务。他还觉得他收的邮票算不了什么。至少跟外面那些送古董、送名画、送股票,甚至送美女的相比算不了什么。他走出市长办公室的时候,感到心口的疼痛在加剧。

市长在晚上从家里接到了肖翰从加拿大打来的长途电话。他们在电话上讨论了很长时间的业务。市长放下电话的时候在想,他很需要这个年轻人回来参与这笔业务。他还要和邱先生谈一谈,尽管那位古怪的老人不喜欢肖翰。

肖翰来到温哥华。在风景秀丽的海边,吴云龙有一座庞大的别墅庄园,里面有两座白色的豪华住宅,面积都在八千英尺以上。吴太太带肖翰来到一栋房子的二楼。

“别看这五间睡房现在空着,一到圣诞节和新年,我们在香港的两个儿子和家人还有亮仔都会住到这里,也会很热闹的。我们不拿你当外人,你就当是住在自己的家里吧。吴先生一回来会很忙,这里的生意比多伦多可要大得多。我明天带你出去游览市容,后天去参加华人总督林思齐的午餐讲演会。云龙和他是好朋友,他可是个演讲大师,他一开口,听众就会给迷住。周末我们带你乘游艇去海上,去小岛游玩。周日我们带你去加州的水晶宫殿大教堂。没人会不喜欢温哥华,要不是你现在有一点时间,我们请你还请不来呢!”

肖翰在温哥华住了四天,他没想到这四天竟然对他的前途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在他第一天的游览中,温哥华美丽的海湾、洛基山的蜿蜒白雪、斯坦利公园的苍松巨柏、印第安人的神秘树身雕刻,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温哥华世贸中心听吴太太讲述她丈夫在温哥华第二次创业的故事。

“吴先生40年代去香港第一次创业成功,积累了第一笔资金。50、60年代香港一直处在大动荡中,1967年暴动之后,他开始考虑到北美分散他的投资。他把大部分产业留在香港,来回奔波照料两边的生意。到了70年代初,他的大儿子哈佛MBA毕业,二儿子也成为律师,他开始让两个儿子管理他在香港的产业。本来他已不想再在北美搞大规模的投资,但是他那宁波人的敏锐经商眼光看准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香港出现移民热潮,很多人涌入温哥华。他在1972年成立了温哥华一家房地产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拥有十几处高档物业,价值已超过数亿加元。从80年代开始,温哥华的房地产进入黄金时期。物业成倍地上升,吴先生卖掉很多豪华住宅区,又开始投资温哥华以外的地方。就像报纸上常常说的,他用一百万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赚回了十多亿的资产。你算算这是不是成倍地增长。你瞧,那片豪华的住宅区,十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呢!”吴太太用手指给肖翰看,她脸上显出了很自豪的神情。(一五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